汉朝与乌孙结成姻亲后,除了匈奴外,四方少数民族皆向汉朝表示服从。汉朝的使者不断往返西域,规模大者有数百人,小者也有百余人。西域各国的国土面积普遍较小,除去乌孙、康居、大宛、大夏等几个大国,人口大多在几万到几千之间,甚至有些国家人口还不足千人。
汉朝使团携带着大量的金币和丝绸,每次派遣都在金银财宝中慷慨送出,以展示大汉的富足和强盛。朝廷对于西域各国使者的到访,总是通过丰厚的赏赐让他们感受到汉朝的强大与富裕。汉武帝巡游各地时,也不会错过这一机会,他特意带上这些西域贵客,沿途走过那些人口稠密、富庶的地方,借机展示汉朝的财富和权力,四处巡游,豪饮美食,赏赐不断。那些西域使节见到汉朝的金库和府藏,纷纷惊叹不已。汉武帝正是通过这种震撼效果,获得极大的满足。每当外国使臣因汉朝的财富而感到震惊时,汉武帝便感到无比的欣慰,尽管这种炫耀也带来了不小的国力消耗。
然而,在这片欢庆与安宁的氛围中,突如其来的一场事件让朝廷和百姓都为之震惊——大宛国竟然敢残忍杀害汉朝使臣车令。
展开剩余84%大宛国位于费尔干纳盆地,地处锡尔河流域,这一地区气候宜人,水源丰富,土壤肥沃,物产极其丰富。锡尔河古称药杀水或叶河,发源自天山脉,分为南北两源,北源为纳伦河,南源为卡拉河,流经乌兹别克斯坦、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,平均水量为1180立方米每秒,河流全长约2256公里。
费尔干纳盆地的面积约为2.2万平方公里,东西最长达310公里,南北最宽可达110公里,地理条件优越,适合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。盆地被群山环绕,主要山脉有库拉明山、费尔干纳山脉和阿赖山脉,仅西侧有一个狭窄的出口。锡尔河汇流后流经多个河道,土地富饶,适合农业和牧业发展。
如今,这片费尔干纳盆地已成为中亚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,现有的1400多万人口接近我国重庆市的一半,繁荣程度可与国际大都市相媲美。
大宛国,坐落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,拥有6万户,约30万人口,拥有强大的骑兵力量——6万骑兵,几乎每户都有一匹战马。大宛人面容深邃,眼窝深陷,许多人留有浓密的胡须,商业和贸易方面十分精通,尤其重视财富积累。
大宛国的民众,源自伊朗高原北部,属于塞人,广泛活跃在整个中亚地区。大宛的文化习俗与大月氏、安息等中亚民族有所相似,也融合了中原汉族、羌族及希腊文化的特点。大月氏曾一度迁徙至这里,在大宛南部的喷赤河流域建立了大夏国,而安息则属于波斯文化圈,希腊文化的影响则来自亚历山大东征的余波。大宛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,这一点也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。
与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城邦不同,大宛的城市建设受地理环境影响,主要依山而建。大宛拥有七十余座城邑,许多城池分布在盆地的南北山麓。虽然这些城邑的布局与中原的城池相似,但大宛实行的是城邦制度,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主或诸侯王。大宛的城池多设防护,发展以农业和牧羊为主,城市与乡村互为依存。
大宛并非完全的游牧民族,而是以农耕与游牧相结合的方式为主。其农作物种类繁多,除了主要的粟米外,葡萄和苜蓿也是重要的农产品,葡萄常用来酿酒,而苜蓿则是喂养马匹的主要饲料。大宛人对酒和马的喜爱,可以说是深得其民心。
大宛国的最著名的特产便是“汗血马”。这种马因其激烈奔跑后,背部和臀部流汗呈血色而得名,堪称西域的奇珍异宝。与匈奴的矮小战马不同,汉朝当时极其看重这些优质的战马,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,对天马的渴求更是到了极致。
初期,汉朝从敦煌带来优质战马时,汉武帝给予其殊荣,并亲自为马匹命名为“太乙天马”。然而,当张骞带回乌孙国的良马时,汉武帝更是将“太乙天马”弃置一旁,将乌孙马改称为“天马”。张骞更是向汉武帝介绍了大宛国的马匹——汗血马,尤其是贰师城的马,传说其为天马的后代,气吞万里,日行千里。汉武帝一听后,立即派出使团,携带巨额财富前往大宛求取这些神奇的天马。
然而,随着汉朝对天马的不断索求,大宛国的人民逐渐产生了疑虑。最初,新鲜的金银财宝让他们倍感荣幸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财富已不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。贰师城的马主更是决定将这些马匹藏匿,不再与汉使交易。
整个西域世界对汉朝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,特别是在匈奴的干扰下,许多国家的使者开始对汉朝产生了戒心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,西域的国家会刻意刁难汉朝使者。尽管汉朝使团受到礼遇,但他们常常面临着饮食、住宿等方面的困难,甚至有些使团在行进途中遭遇了抢劫和袭击。
西域各国逐渐达成共识:由于汉朝距离遥远,且汉朝人多财大,若必须得罪一方,他们更愿意得罪汉朝,因为汉朝的军队无法及时到达,而匈奴则近在咫尺,迅速而强大的打击力让他们更为畏惧。
公元前104年(太初元年),汉武帝派遣壮士车令携带上林苑工匠铸造的金马和千斤黄金,前往大宛国求取汗血马。车令是汉武帝的信任之臣,负责宫廷中的车马管理,并亲自驾车服侍帝王。在如此重要的任务面前,车令肩负的责任重大。
车令抵达大宛国的贵山城后,向大宛王毋寡传达了汉武帝的旨意,并呈上了精美的金马和厚重的黄金。大宛王召开了各部落首领的会议,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与贰师城交易汗血马并不值得,认为汉朝距离遥远,根本不可能派遣大军来进行威胁。
大宛王最终表示,汗血马是大宛国的国宝,希望汉使带回去。车令深知若不能带回天马,不仅自己无法交差,甚至会丧命。他愤怒地将金马戳成碎屑,并带着这些黄金离开。大宛国的君臣对这一行为充满愤怒,但因顾及汉朝使团的庞大,他们暂时没有反应。
然而,事后,大宛国决定采取报复。大宛王命令郁成国的国王派遣兵力,在必经之路上袭击汉使车队。最终,车令和他的使团在郁成国遭遇伏击,壮烈牺牲,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